看看以前人们用什么灯的
1、新石器晚期可移动玉质灯碗
1是古人祭天的祭坛,古人在春播秋收、狩猎成功时举行祭祀活动,摆上猪、羊等牺牲用品,孙登海曾在这里发现石铲、石斧等。
大土丘被削去一部分,形成1米高的崖头,在土中露出像石头一样的物品,像是被打磨过,实际上是灯碗的碗底,碗底有些发黑。
因有灯柄,用食指和拇指就能拿起来,可移动。好像是玉质的,为地方玉,晚上强光手电照射,在另一侧可以看到灯光,灯碗玉质虽不像新疆和田玉那样通透,但可以透光。
古人使用动物油脂,比如狍子、野猪等。没有棉线作灯捻,就用荨麻,荨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秋天荨麻长至1到2米高,将其砍倒,放在水中浸泡10余天。荨麻茎皮为纤维,可供纺织用,将荨麻放在石板上砸,提取出纤维物质,然后捻成线当作灯捻。灯捻放在灯碗的不同地方,放在一个地方容易将灯碗烧坏。
赤城县有不少红山文化遗址,判断这个灯碗是新石器晚期的。
2、战国飞鸟陶灯
战国飞鸟陶灯为陶质,是一件可移动灯具,飞鸟的尾巴为灯柄,灯捻可在灯碗上的不同位置进行移动。
3、西汉女祁县遗址陶豆灯
豆在古代为器皿,盘大的豆用作盛放食物,古人烧烤,将烤好的食物放在陶豆中,而盘小的用来作灯盏。
陶豆灯是从西汉女祁县遗址发现的。西汉女祁县遗址在雕鹗镇小雕鹗村东边一个叫千家寨的地方,这里因居住的人多,所以起名千家寨。遗址面积在10至20平方米,跨过一座山梁,因离河较近,崖头有2至3米,土崖不断被河水冲垮,从塌陷的土层中孙登海还发现了汗血马头、麋鹿头骨等。
从形状上看,西汉女祁县遗址陶豆灯有灯盘、灯柄和底座。孙登海说,商周、两汉时期都在使用这种陶豆灯。
4、宋代瓷灯碗
宋代瓷灯碗有槽,可放置灯捻,灯碗里面上釉,有灯柄,古人手持灯柄可将灯碗任意移动。
5、辽代可移动铁质灯碗
赤城县有不少辽金遗址,以前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,出土的骨器多,辽金时期农业得到发展,骨器少了。田家窑镇有铁矿,铁矿遗址有好几处,辽金古人采矿、冶炼、铸造,生产兵器、劳动工具、生活用具等,以物易物方式换取陶、玉、瓷等器物。
金代瓷质盘灯有三层,上边灯盘容量大,位置提高,光照得更远,增加了室内亮度,下边灯盘亦可点灯,古人晚上在灯下可做针线活。金代瓷质盘灯手柄上也有灯盘,其实也能点灯,但一般不用,中间的灯盘与手柄固定。铁质、瓷质等器物可当商品来买,不同阶层的古人根据经济能力购买不同的灯具。
6、明朝瓷质盘龙灯
明代瓷质盘龙灯上边是灯碗,灯碗上有豁口,放置灯捻,下边是底座,灯具上下有孔道,可以起到助燃作用,灯盘烧热后,孔道还能起到降温作用。
盘龙灯通高40厘米,有的底座上釉;有的底座没上釉,因在地上放着,不上釉不光滑,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,放置得更加稳当。灯具手柄上有盘龙,明朝在民间可以使用龙的图腾,但盘龙制作得比较粗糙。
7、清晚期玻璃罩灯
清朝晚期使用的罩灯,做工十分精美。灯罩是玻璃的,厚度跟现在的玻璃差不多,但有韧性,不容易破碎。玻璃灯罩下面的金属为铜质,由于时间久远,包浆看不出来了,难以分辨出来,但它是铜的,手感不重,有五福捧寿、万寿菊等图案,镂空制作。玻璃灯罩下面有铅做的灯碗,灯捻从细的金属管中穿上来。